在《考題十講》一書和在視頻講解時,對于2018年下午知識題54的評析有一些不妥之處,在這里做一些更正,對于此前的誤解,表示深刻的歉意。
例題8 2018年下午知識題54
某重力式擋土墻,按照朗肯土壓力理論計算墻后主動土壓力,其主動土壓力分布如圖9-1所示,則下列哪些選項的情況可能存在?
圖 9-1
(A)當θ1=θ2≠θ3時, 墻后土體存在內摩擦角不等的三層土,土層分界點為a點和b點
(B)當θ1=θ2=θ3時,墻后填土可能為均質土,墻后地面距擋墻一定距離處存在均勻的條 形堆載
(C)當θ1≠θ2≠θ3時,墻后土體存在三層土,土層分界點為a點和b點
(D)當θ1≠θ2=θ3時,墻后填土為均質土,墻后地面有均布堆載
答案 BC
評析
此題答案為BC是“可能”, 那么AD就是“不可能了。
對于主動土壓力在第3講里分析過:
土壓力強度pa:
(9-1)
土壓力pa分布線斜率:
dpa/dz=Kaγ=tan2(45°-φ/2)γ (9-2)
由式(9-1)可知,在墻后多層填土的界面處,土壓力強度pa的突變是由于兩層土c和φ(Ka)的變化引起的;,而其分布線的斜率(即θ)變化則是由φ(Ka)和γ決定的,見式(9-2)。
(1)選項A:“當θ1=θ2≠θ3時,墻后土體存在內摩擦角不等的三層土”,它被判定為這是不可能的。其實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它卻是可能的:
①假設三層都是砂土,由于a界面處下層土pa有突增,可能是φ1>φ2;在b界面處下層土pa有突減,所以應是φ1>φ2,φ2<φ3,亦即φ2最小。
因為斜率變化可由φ、γ引起,如φ1>φ2,同時γ1>γ2,其斜率則可能相同,即θ1=θ2 。設:
φ1=32°,γ1=20kN/m3;φ2=30°,γ2=18.435kN/m3;φ3=31°,γ3=19kN/m3, 則“內摩擦角不等的三層砂土,土層分界點為a點和b點”(選項A),是會普遍存在的。
這時
(dpa/dz)1=Ka1γ1=tan2(45°-16°)×20=6.145
(dpa/dz)2=Ka2γ2=tan2(45°-15°)×18.435=6.145
(dpa/dz)3=Ka3γ3=tan2(45°-15.5°)×19=6.232
一二土層的內摩擦角不等,但斜率相等,即θ1=θ2 ;而二三土層的內摩擦角也不等,但斜率不等,即θ2≠θ3,并且由于φ2最小,在ab兩界面處pa均突出于1、3層。
②如果 φ1=30°,γ1=18.435kN/m3;φ2=32°,γ2=20kN/m3;φ3=28°,γ3=17kN/m3,,墻后地面距擋墻一定距離處存在均勻的條形堆載,墻后土體存在內摩擦角不等的三層土也是可能θ1=θ2≠θ3的。
(2)選項D:“當θ1≠θ2=θ3時,墻后填土為均質土,墻后地面有均布堆載”,只限于這種情況確是不可能,如果是“墻后地面距擋墻一定距離處存在均勻的條形堆載”,只要是地下水位在a點,水下按浮重度計算θ1≠θ2=θ3即為可能。
(3)選項B: ”當θ1=θ2=θ3時,墻后填土可能為均質土,墻后地面距擋墻一定距離處存在均勻的條形堆載”,這是最簡單的一種“可能”。
如前所述,滿足θ1=θ2=θ3的條件,無需“墻后填土為均質土”,也無需“墻后地面有均布堆載”,可以有無限種φi與γi的組合,例如:φ1=32°,γ1=20kN/m3;φ2=30°,γ2=18.435kN/m3;φ3=31°,γ3=19.197kN/m3,
(dpa/dz)1=Ka1γ1=tan2(45°-16°)×20=6.145
(dpa/dz)2=Ka2γ2=tan2(45°-15°)×18.435=6.145
(dpa/dz)3=Ka3γ3=tan2(45°-15.5°)×19.197=6.145
題目用了依據很含混的話“哪些選項的情況可能存在?”,結果其中“不可能的”選項A卻是可能的,如果考慮地下水、局部荷載、黏聚力以及φi與γi的組合等因素,可以有無限“可能”;而“可能”的選項B,其其他的可能性也是很多的。
我有話說
全部評論(3)
頂(0) |踩(0) |點評(0)
頂(0) |踩(0) |點評(0)
頂(0) |踩(0) |點評(0)